秋季的养生重在防秋燥!
秋季的养生重在防秋燥!
秋季,始于农历立秋,止于立冬。中医学认为,燥为秋季的主气,称为秋燥。初秋天气尚热,所以燥而热。到了深秋,天气转凉,就会变得燥而凉。秋燥一般表现为温燥和凉燥。温燥初起时多见于身热头痛、干咳无痰、咽喉干痛、鼻干唇燥、心烦口渴,凉燥初起时多见于身热头痛、恶寒无汗、流涕、唇燥咽干、舌苔薄白而干。预防秋燥多用润法,防燥病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护人体津液。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,下面介绍如何防止秋燥:
多喝水,多吃蔬果
秋天饮食调养应以养阴清热、润燥止渴的食品为重。古代医学家很早就提出过一条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:朝朝盐水,晚晚蜜汤。秋燥宜补充水分,但如果大量喝白开水,水分易流失。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盐分、糖分,可以延长水分停留在胃肠道里的时间。这种方法,与我们现在医院给患者补充生理盐水、葡萄糖水是一个道理。白天喝点盐水,晚上则喝点蜜水,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,也是秋季养生、延缓衰老的饮食良方,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,真是一举三得。温燥初起时,人们多吃水果和汤水即可恢复平衡。凉燥初起时,若是多喝姜糖水,可以除寒气。
多吃些润燥食物
具有滋阴润燥的食物很多,如芝麻、葡萄、大枣、柑橘、石榴、甘蔗、荸荠、莲藕、莲子、菱角、梨子、木耳、蜂蜜、萝卜等。秋令果品中,尤以梨润燥最佳,梨性甘凉,具有润肺、止渴、养阴滋润、化痰、通便之功效。中医认为,食粥能和胃补肺润燥,若用润燥食物煮粥或炖汤,制作成梨粥、胡萝卜粥、菊花粥、芝麻粥,冬瓜汤、莲藕汤、白萝卜花生汤、大白菜汤、白梨银耳汤等,则更能收到良好的益肺润燥、生津止咳的作用。石榴是秋季的时令水果,用石榴榨汁可以生津止渴、杀虫止痢,对于秋季容易腹泻人群、经常口咽干燥和口腔溃疡人群较好。
进补有讲究,注意防病
在夏秋交替季节,不应过分地进补,切忌顿顿大鱼大肉。暮秋,人们的精气开始封藏,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机体消化、吸收和藏纳,有利于改善脏腑功能,对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更有康复、祛病和延年之功效。此时,可适当多吃些瘦肉、鱼虾、禽蛋、莲子、大枣、鸡肉、牛肉、鸽肉、当归、熟地黄等较为偏温热的食品,但应尽量少吃羊肉、狗肉、鹿茸、附片等大温大热之品。吃肉时可以适当配合豆类食用,因为豆制品中含有大量卵磷脂,考虑乳化血浆,能预防斑块硬化,还有抗氧化作用,有防癌功效。秋季凉爽,人的食欲大增,暴饮暴食易使胃肠负担加重,引起功能紊乱。特别是秋季昼夜温差较大,腹部着凉后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。因此,秋季要特别注意食品卫生问题,防止病从口入。此外,应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、葱、姜、蒜、胡椒、烈性酒等燥热之品以及油炸、肥腻之物,以免燥上加燥。
中药之宝甘草
甘草性平、味甘,生甘草可清热解毒,熟甘草有补中益气之效。平时爱上火的人群一到秋季出现口腔溃疡、咽喉肿痛等问题,可以选用生甘草23片、菊花35朵,用开水冲泡代茶饮,如果平时消化不太好,再稍微加点乌梅或者生山楂。而对于平时体质偏虚弱的人群,经常会感到乏力、浑身没劲,可以选用炙甘草也就是熟甘草加上生黄芪数片,用开水冲泡代茶饮。
秋季应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
因为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,早起顺应阳气的舒长,使肺气得以舒展,早睡早起是我国古代养生之道,据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秋季是血栓形成的高发季节,所以早睡早起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疾病有益处。运动适合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,比如跳绳、跳舞、慢跑、登山等运动,可以提高抵抗力。
TAG标签:
子宫内膜癌有哪些症状呢四种强迫症动作你有吗
七个月早产儿要保温箱呆多久
腹膜后疝是什么